“忠义千秋”和“万古流芳”是可以这样描述烈士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身取义。
大堂和内堂是肃穆。一排排的灵位不再是简单的祭祀,他们也曾是有血有肉,如今虽化为木牌和名字,灵魂和精神还在叙述着当时的热情和悲壮。
是什么让烈士毅然离开了家、离开了家乡,为了理想而付出最宝贵的生命?是侠之精神?是革命之召唤?
![]() |
民族之魂 |
![]() |
国之血肉 |
邹容
牺牲时仅二十岁。
一九零三年,在那立宪革命纷争的年代,十八岁的邹容著二万言《革命军》。其文犀利,言他人不敢言之事,大力批判君主专制,详细阐述革命之必要、高举民主思想和系统描述共和国的宏伟蓝图。
《革命军》犹如一声巨雷,惊破天地。其文之浅白流畅,大力唤醒中国人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其开头写道:1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还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邹容直接咒骂慈禧太后为“卖淫妇”,康熙、乾隆二帝为“淫虏无赖,鸟兽洪水,泛滥中国”。这在当时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不到十年间,《革命军》竟已行销百多万册,成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本革命书籍。2
后来邹容逮捕入狱,两年后病死在就如书中所言专制满清政府的“九幽十八狱”。
![]() |
国家有幸,热血青年如邹容! |
林觉民
牺牲时仅二十四岁。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林觉民在黄花岗之役前三天写给妻子的信中说道为何要离他、肚里孩子和五岁儿子而去。
在信中开头: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3
其信读来极度悲痛。林觉民对妻子的依恋不舍、对孩子的殷殷期盼,百年来感动多少人!
在“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的绝望中国,林觉民以流血牺牲唤醒万万民来推翻这“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政权。
这一篇至高纯洁的情书让大家知道烈士是为何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鲜血浇醒了中国,进而再一次推动武昌起义。
诚如胡汉民说:“三二九之役虽败,其影响实百倍于夺城。”4
烈士可慰也!
![]() |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5 |
Nov 04, 2014 - PSK
1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第405页
2 如上,第410页。
3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261页。
4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 著;温洽溢译 《孙逸仙》。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2010年6月,第203页。
5 林觉民《与妻诀别书》-
引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第263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