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国立故宫博物院


一早就来到,想不到已是人头涌涌。 

本想直达三楼,后来不知怎么还是顺着楼层参观。

踏入第一间展览室直觉是“郭守敬”的藏书,看清楚原来是杨守敬的观海堂藏书。在那古地图集里看到了“南洋诸岛”,还记得有“新柔佛”,真神奇。后来翻书才知道杨守敬在日本除了大量收集古籍和珍稀图籍,在中国还是穷其一生研究《水经注》多年的学者。1

读清史这么多年,终于目睹了清朝官文奏折,里头的阅批还真是有趣,“知道了”。很难想象当年的君臣如何要写得一手正楷端整,还不可以有错字,真难为。

还是可惜不懂画作,仇英展览没什么交集,还是花点时间在青铜吧。

终于见到毛公鼎了。

那内壁的铭文为是如此端整典雅。真佩服古文字学家如实译出那长达五百字的铭文,让今人能了解两千八百年前的故事。2

人太多了,想好好看看那毛公鼎也不能。

想逗留多一些时间,不过还是人实在太多了,过了中午就走了。

这一次没见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还是有点遗憾。

就留待下一次吧。

这是旧招牌吗?
模型毛公鼎,买来纪念。
既然没看到,寄张明信片也可以吧。
日心说也!正确的天文知识,图绘如此精细。《天文图说》,英国  柯雅各撰;美国   摩嘉立、薛承恩译。清光绪九年益智书会刊本。观海堂藏书。3


Nov 12, 2014 - PSK


1 王晓清:《学者的师承与家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3月第2版,第4- 9页。

2 林正仪- 总编辑:《故宫100皇帝的宝藏》。香港商雅凯电脑语音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14722刷,第14页。


3 曾纪刚、蔡承豪:《古籍与密档:院藏图书文献珍品》。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20138月初版,第53 – 54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