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在刚读完一本书后,马上重复再读。《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是唯一。以前在许觉民编的《走近林昭》认识林昭,可是对他的一生经历没有很了解。所以从《血书》里第一次明白林昭成长背景和她如何在极权恐怖镇压下的抗争。
在多年惨绝人寰肉体和精神折磨下,林昭还能义无反顾坚持自己的信念、对自由和人权的信仰,在那个人人认罪的年代,极其罕见。如果说还是有人只是反对领袖个人崇拜,只要“党”认错,改正了,就没事,就可以继续拥护党的领导,那么林昭精神的可贵就在此。林昭在反右后就慢慢形成她那独立思考,丢掉对共产党的美好幻想,直指自由和民主,一直到她被处决那一天。
胡平在《为什么很多右派会低头认罪》里写道
……首先由于巨大的外界压力而导致巨大的恐惧,其次是极度的孤立与四面楚歌的困境,由于大多数右派缺少独立的精神资源,无力从事单枪匹马的抵抗,故而很容易陷入迷乱、惶恐并失去自信,以为自己真的错了,再加上急于“回到人民的怀抱”的焦虑,所以纷纷表示悔过。……1
林昭为一大学生,在经过恐怖的肉体摧残和“思想改造”后,竟然没有对自己怀疑,还相信真理在自己手里,甚至和共产党决裂,如此坚定不移的自由思想,在那个年代可谓惊人。
林昭后来在狱中写了
总而言之,党若真能英明理政公勤治国,林昭本来是党的追随者、拥护者,岂有政治成见存在,非要闭著眼睛抹煞良心反党不可?但党既不能作到那样而恰恰相反,又要说、弄出了如许多伟大的混账与血淋淋的荒唐来致使人物凋零、江山糜烂,血泪遍地而白骨成堆,那么,林昭虽是乳臭未干的黄毛稚子,也觉中怀惨痛五内崩裂而万万容忍不得!2
1962年,林昭在法院受审时的书面答辩,
极权政治本身的残暴、肮脏和不义,是一切反抗它的人成为正义而光荣的战士。
问题完全不是我们对统治者犯下了什么罪过,而正是统治者对我们犯下了应该受到的严厉谴责的罪行!3
就是这样的“顽固反党分子”,林昭在狱中双手被两副手铐反铐在身后,上臂、手腕各用一副。林昭回想那些日子,
在彼处备遭催折,屡被非刑,百般惨毒,濒绝者数!寸心之悲愤冤苦沉痛激切,不甚追忆,不可回想,不忍言说!忆之如痴,想之欲狂,说之难尽也。呜呼!哀哉!此是何世?!4
如此悲惨,不知为什么就马上联想到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里左光斗在狱中被酷刑毒害至“面额焦烂不可辩,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5
林昭可是在当时直指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人,
暴政固然是“独夫毛泽东之该死的刚愎自用轻躁任性”的结果。(毛)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甚至竟然弄到如此无法无天地胡作非为地程度,应该确认为是先生们之贵党中央什么玩意儿长期以来对这个暴君一味迁就、姑容、放纵地结果!长期以来,当然是为了更为有利于维持你们的极权统治与愚民政策,但也是出于严重封建唯心思想与盲目偶像崇拜双重影响下之深刻的奴性,你们把独夫当作披着洋袍的“真命天子”,竭尽一切努力在党内外将他加以神化。(于是)日月都是有了毛泽东才明的!草木都是有了毛泽东才生的……这种典型中世纪式的荒谬可笑的偶像崇拜的狂热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几已达到了令人作三日呕的地步。6
在1967年,林昭写下
始终如一地忠于自由人类和自由中国抗击共产邪道、抗击极权制度、抗击特务统治之捍卫人权自由、确立民族民主的正义战斗。7
有些人把林昭与秋瑾同比。秋瑾是在有识之士都知清朝早已腐朽,革命思潮涌起的年代付出生命。林昭却在人人都喊红太阳万岁的年代,清醒孤身对抗极权,这勇气和智慧只能以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了。
李劼推崇林昭和顾准为那个“精神冰川时期”的文化和精神光谱刻下印记。他认为“一个林昭,一个顾准,这两个人物的存在,使与他们同时代的许多有头有脸的知识名流,黯然失色。人们当然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太伟大了。但人们也可以说,作为这两个人物的参照族群,实在太卑微了。未来的中国人,蓦然回首这段历史,也许会说,那个时代,总算有林昭和顾准”。8
1968年4月27日,林昭被处决两天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刊登《红旗》杂志第一期评论员文章〈对派性要做阶级分析〉。文章说“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党性,也没有超阶级的派性。无党性的观点,是资产阶级虚伪的超阶级观点。派别斗争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如果抽掉了派性的阶级内容,就会分不清是非,就会抹煞无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反动派的区别。这正是右倾机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派,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需要的。”9
林昭的先知和光辉在此显现。
Dec 18,
2021 - RC
1 丁抒 主编:《五十年后重评“反右”: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田园书屋,2007年12月初版一刷,第424页。
2 连曦:《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8月初版一刷,第147页。
3 如上,第175页。
4 如上,第184页。
5 陈振鹏 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2003年6月第9次印刷,第1875页。
6 连书,第223 – 224页。
7 如上,第291页。
8 李劼:《枭雄与士林——20世纪中国政治演变和文化沧桑》。晨钟书局,2010年4月第1版,第290页。
9 卜伟华:《“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第1版,2009年第2版,第6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