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钱穆《国史大纲》和《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和岳南的《南渡北归》知道陈梦家这位学者1。后来在巫宁坤的《一滴泪》和余英时在这本书的序言,对陈梦家和他夫人,赵萝蕤有了更多认识。
最近这几天读了《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终于对陈梦家、家人和他朋友交往有了更深了解。之前知道陈梦家是新月诗人,可是不知道原来他是法律系毕业。更不知道22岁的他曾在1932年赶赴前线上海战场,1933年奔赴塞外参加热河之战2。 24岁才成为燕京大学研究生,正式研读古文字学。
1958年,大右派陈梦家写信给精神受到严重影响的赵萝蕤,“你昨日打了一针,是否已有进步,甚念。盼望没有事了,还是多休息几天。凡事不可过分紧张,过分求全,过分生气,如此对身体才好。我的性急毛病也好了一些,有些事要看开点,马虎点。我们必须活下去,然必得把心放宽一些”3。可是1966年,56岁的陈梦家在文革流血暴力下不甘思想与肉体受辱,选择不再马虎点活下去。
就像李劼认为
一场毛氏革命,对于熊十力和梁漱溟那样颇有救世意识的糊涂人,或许多少含有喜剧成分,但就《新月社》的自由主义政论家和个性独具的诗人而言,却只能说是悲剧。他们之中,邵洵美也罢,陈梦家也罢,在自由丧失之后,能够继续保持的,惟有不可侵犯的尊严。4
1958年的陈梦家,可能还能自我安慰凡事看开点,最重要把命保下来。可是1966年失去了尊严,心思敏感的诗人也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July 17,
2022 - RC
2 子仪撰:《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中华书局出版,2021年6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第46 – 47页,第60页。
3 如上,第456页。
4 李劼:《枭雄与士林——20世纪中国政治演变和文化沧桑》。晨钟书局,2010年4月第1版,第269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