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日星期五

煽动份子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在位时,也是宦官“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权势炙热的年代。

在这是非颠倒的年代,所幸还有一众未泯灭人心的士与民批评朝政,匡扶正义。

当然,昏庸暴虐的王朝掘墓人(柏杨语),桓,灵二帝在阉宦的把持下,对一切的“煽动”、“诽谤”与“清议”,如何受得了。对这些蛊惑人心的读书人、士大夫和太学生,要么囚、要么刑、要么杀。

其中之一,士人张俭因打击大太监侯览一众家属与朋党太过而成了阉宦欲拔而去的第一对象。

在建宁二年,侯览打出“公众煽动份子”,上书诬告这一党人结为一众,图谋倾危朝廷,而张俭正是魁首。

五十五岁的张俭得到消息后匆忙逃亡,“望门投止”的他没想到这受朝廷缉捕的要犯竟处处得到人们“破家相容”,明知道是重罪,仍然相助。张俭辗转逃到塞外,一路所经之处,因接待他而遭重诛的有十多家,全族被灭,郡县也为之残破,可想而知那一路逃亡是如此惊险。

十五年后,直到朝廷解除缉捕令,张俭才得以返回故乡。1

除了因妒恶如仇而惹上“诽谤”、“危害朝廷”之罪的张俭外,几百人也因此而被圈捕。但是张俭是幸运的,享年八十四岁。而与他同道的范滂死时才三十三岁,李膺六十岁。

这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也让国政从此更为堕落,最终天下大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叹道,

    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跷虎狼之尾,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

国之溃败,民之沸腾,若没这一些“异议份子”,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Oct 03, 2014 - PSK




1 陈勇,庄和 新撰:《后汉书》。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81月初版,20037月再版,236- 238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