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认识到现代学者如何利用档案来研究古代社会阶层上下流动的变化,进而对这一类研究感兴趣。最近读了张天虹的《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和孙俊的《唐代特权阶层仕宦与社会流动研究》。因为河朔历史位处“边陲”,所以除了正史,作者也运用大量的出土碑志来描述当时社会状况。而在孙书里,很大差别的是,作者只用了大量文献记载来叙述社会上下流动历史。如果作者能以地下出土文字佐证,那整本书的论调可能会更好一些。
孙书里提到李栖筠赞同杨绾用汉代的举孝廉来代替科举1。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李栖筠本是豪族,不得已才举进士科,所以不屑这些以进士科向上流动的新兴阶层,浮华和无法保有应有的道德和优秀文化传统?2
Aug 03,
2022 - RC
1 孙俊:《唐代特权阶层仕宦与社会流动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6月第1版。第213 – 214页。
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7月北京第1版,2009年9月北京第2版,2015年7月北京第3版,2018年1月北京第8次印刷,第1 – 8页。〈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