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说回来关于第一次读到李氏朝鲜士人如何追思已逝的大明王朝,是多么的震撼。在《眷眷明朝》里摘录了李氏国王和大臣的这么一段对话。1
永历十三年(1659),……。三月,王御熙政堂,召见宋时烈,屏左右叹曰:“予之欲与卿言者,大事也。今虏有必亡之形,前汗时,兄弟甚众,人才亦多,而专尚武力;今也,兄弟死亡略尽,人物皆笃下,兵事渐弛,颇效中国法制,且虏主荒于酒色,其势不久,此所谓必亡之形,予料之熟矣。天下事未可知,正宜无失其几,故欲养精兵十万人,俟釁而动,直抵关外,则中原豪杰必闻风而起,吾国子弟之为虏俘者亦岂无为我内应乎?……。今日之事,惟恐其不为而已,不患其不能成也!”
当时觉得怎么朝鲜国王会有如此大胆妄为想法,欲举全国之力来灭满清。这危险的“反清复明”军事行动由个小国来进行,一个失败,就是灭国的下场。
后来读了一些关于满清或后金在关外时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才有些头绪。建州后金和满清如何侵占和威迫朝鲜屈服的历史早已读过,其实就只是读过,没什么印象。这也是读书的坏习惯,每次都是囫囵吞枣,匆匆翻过。
皇太极在1637年初以武力降服朝鲜。国王及诸子、文武大臣为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头大礼,而在受降后,留下长子、次子李淏作人质2。而这李淏也就是后来胆生毛要“直抵关外”的朝鲜国王。
皇太极发动那一次的征服朝鲜战争对这半岛人民的残害是非常大。据朝鲜文献《燃藜室记述》记载:3
清人载箱笼器皿,驱我国人民,自都城出来者,横亘于路,盖清主令空城以遗我,故留阵城中者,各自搬运所掳而出也。被掳人等,路逢我行,拊膺号泣不肯行,清人怒以鞭捶之,或追击我行曰:以尔之故,此辈不肯行矣。宰臣受鞭者数人。
可能这一次的受辱和为人质的怨气,导致这位没有患上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朝鲜国王能有如此胆大想法。不过还是要为这位朝鲜国王致敬。对于朝鲜,大明王朝不是同文同种,还能对她如此“卧薪尝胆”,那当年的宋高宗是不是连猪狗都不如啊。
这几个月来因为想了解李氏朝鲜和明清之间的关系,读了不少书,也大大补充了对这一方面的不足。
暂且告一段落。换个方向,读些其他书。
Feb 03, 2017 - ESKD
1 吴政纬:《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 1600 - 1800》。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第20页。(转载成海应等编,《尊周彙编》)
2 李治亭 主编《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第1版,第292页。
3 如上,第292 – 293 页。
1 吴政纬:《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 1600 - 1800》。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第20页。(转载成海应等编,《尊周彙编》)
2 李治亭 主编《清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第1版,第292页。
3 如上,第292 – 293 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