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跨国友谊


上个星期收到吴政纬的第二本书,《从汉城到燕京》。读了之后才知道是本通俗的历史书籍。虽然如此,还是为朝鲜士人眷恋明朝的坚持有新的体会。

除了那依然带来震撼的朝鲜“事大”历史感情,里头作者为我们描述的一段跨国友谊超乎地感人。

朝鲜士人,洪大容(1731 – 1783)和金在行(1721 – 1789)在1766年随团到北京,因缘际会之下认识了两位中国人,严诚(1732 – 1767)和潘庭筠(1742 - ?)。可能洪大容通晓汉语,加上一见如故,他们四人就在短时间里成为挚友。

以下摘录作者叙述的一段1

他们不是日日见面笔谈,大多倚靠信件保持通话,金在行返回使节官后,向严诚写道:“归来耿耿,达宵不能寐”,洪大容说得更真切,“悄坐孤馆,寸心如割,夜则就枕合眼。闇闇之中,忽若二兄在坐谈笑不觉,蹶然醒来,殆达朝不能成睡。”洪大容甚至梦想“来世同生一国,为弟为兄,为师为友,以卒此未了之缘。”约定来世同生一国,完成这段未了情缘。

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离别前夕潘庭筠感伤落泪,金在行曾表示“天下最苦之情,莫如别离”,看来当真如此。或许是久逢知己的喜悦来得又快又猛,离别显得加倍痛苦,洪大容曾感慨地说“终归一别,不如初不相逢”,严诚附和道“造物者亦何苦拨弄此终身不再见之人”,今人似乎已然遗忘这种情感,与君一别,不再相会。然而在我心中,有一种友情叫做洪大容、严诚。

归国后的洪大容和严诚不曾断信。距离反而让思念倍加。“诀别以来,每一念及,肝肠崩摧”。

就在一年多后,1767年离世前夕,严诚还念念不忘远在天边的异国友人,把洪大容寄给他的信拿到眼前,嗅几抹墨香,临死前还如此思念。

现在读来他们这一段友情,真有点超现实。如今的速食感情,如何比拟?

Sept 12, 2017 – TAD

1 吴政纬:《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7月,第189 - 191页。(转载朱文藻编:《日下题襟合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