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朋友和我简讯关于现今中国政治体制、六四运动和黄之锋被拒入境的一些心得感想。
这仁兄是朋友里唯一对此课题有着浓厚兴趣。在简讯里笑说这把年纪了,没能力也没勇气来进行抗争,还是年轻人能担当冲破恶政枷锁的责任。这时历史考据癖马上发作,很想知道历史上到底领导学生运动的领袖都是何许人?是不是都是年轻小子?还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如我们?
纵观历史,有三次声势浩大和影响深远的学生运动。东汉末、北宋末和清末。
汉桓帝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其中以郭泰(128- 169年)和贾彪为代表人物。
很多书都说郭泰是当时太学生的领导人物,可是却没说郭泰到底有没有入太学?还是他只是太学生崇敬的士人而不是太学生?翻遍手上有限书堆终于找到一个肯定,钱穆说:“郭泰亦当时一太学生。其时太学生数万人麇集京都,博士倚席不讲,又值朝政黑暗,激起太学清议,成为当时政治上一难对付之力量。而郭泰是太学生中之翘楚。”1
想来郭泰在宦官乱政时为士人领袖已近四十岁。2
找不到贾彪的生辰纪年,不过贾彪在永康元年(167年)朝内外都弥漫恐怖气氛时,主动挺身劝说外戚等人上疏来营救下狱的“党人”,已有三四十岁?3
永兴元年(153年),太学生刘陶联合数千人同时行动请愿为因公撤职的朱穆上书鸣不平,留下“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成为历代形容权宦专断的千古名句。可惜找不到刘陶的生辰纪年,猜想当时应是三十岁以下。4
延熹五年(162年),太学生张凤联络士大夫三百余人到皇宫门前为被宦官诬罪入狱的皇甫规请愿。一样找不张凤生辰纪年,应是三十岁以下。5
他们和太学生不畏强暴的气慨为后人所景仰。正如《后汉书》所说:“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昏俗,而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6
说完了东汉那澎湃的学生运动,现在让我们看看北宋东京城在陷落前的学生请愿运动。
39岁的陈东(1086- 1127年)在钦宗刚即位的宣和七年十二月(1125年)就带领太学生上书,请诛朝中奸臣。7
在靖康元年(1126年)在围城之际又率太学生数百人上书,后聚集数万人(一说十余万人)请求复用李纲和种师道,罢免李邦彦。8
最后在建炎元年(1127年),已不是太学生的陈东再次上书宋高宗为李纲请愿和求罢朝中昏臣。9
陈寅恪在香港逃难之际时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汴京围困屈降诸卷,说道在沦城之日,谣言与烽火同时流窜而为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与史实印证,不觉汗流浃背,有切身之感受10。可以想象在人心惶惶、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国之大难之际,万人涌向皇宫的壮烈情景。应说在徽宗搞到国家千疮百孔的时候还有太学生愿意为这国家献出一点力,宋末太学生还有士人的侠气,可说是国之将倾的自发觉醒。
来到中华大地被列强瓜分之际的清末。马关条约签订的那一年(1895年),37岁的康有为(1858- 1927)到北京会试时领导数千名学生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维新。这场学生运动在柏杨笔下形容为“……成为十二世纪宋王朝大学生在被金军包围的首都开封,发动激烈的知识青年救亡运动以来,第二次激烈的知识青年救亡运动。”11
后来康有为在自订的年谱里写道:“至此千余人之大举,尤为国朝所无。”12
其实在之前,1886年,28岁的康有为就劝说两广总督张之洞扩大译书的范围。1888年到北京应试,就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强。13
之后再有五四运动和六四,留待以后再说。
可以说历史上的学生运动没有年龄限制,当然在古在今谁能不为现实低头或为家庭包袱所拖累?于是才有比较单纯和思想没受大污染的大学生领导一次又一次的抗争运动。国家是不是应当感到庆幸有此国民?
June 12,
2015 - PSK
1 钱穆:《国史新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89年3月初版,1998年11月再版,第216- 217页。
2 陈勇,庄和 – 新撰:《后汉书》。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1月初版,2003年7月再版,第239页
3 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918页
4 如上,第911页
5 如上,第913页
6 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3版,第106页。
7 何忠礼:《宋代政治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271页。
8 如上。
9王曾瑜:《荒淫无道宋高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32页。
10 岳南:《南渡北归·南渡》。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1年5月。第422页。
11 柏杨:《中国人史纲》。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初版一刷,2006年1月初版八刷,第1171页。
12 温洽溢(译)史景迁 Jonathan D. Spence:《天安门——中国的知识份子与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 - 1980)。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版1刷,2007年3月初版4刷,第27页。
13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298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