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读《翦商》,一

一直以来对甲骨文或是金文都非常着迷,尤其是其甲骨考古和青铜器铭文历史渊源1。从没亲眼见过甲骨,对于它竟然可以在3千多年后被世人释读、证实商代的存在和印证《史记·殷本纪》里的世系表,现在想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当年第一份工作是需要星期六上半天班。放工回家后看到电视在播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座谈会,对于工作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要鉴定“武王伐商”切确年份。工作组利用碳十四技术、文献、甲骨和金文等里的天文资料和历史排比,“确定”这一重要历史年份。

前几年醉心于西周灭亡的历史2,没读《翦商》前,还真的对殷商灭亡的历史停留在《封神榜》的印象。也因为《翦商》,完全颠覆了小时候到现在对商周间关系的概念。读罢,不禁倒抽一口;作者那想象力和故事叙述能力,非一般历史学者能模仿。真如以前读过有人说;做甲骨文工作需要“诗人”般天马行空的感性能力才能出色地解读先人的字意。

去年因为一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朋友介绍,所以才知道这本书。在以前,读到商代人祭和人殉时,书里要么轻轻带过,要么就是那么写多两句,什么残忍,什么血腥之类。看过也没什么印象。可是《翦商》里图文并茂,一一仔细根据考古挖掘和甲骨文释读,完整全面为读者呈现出商代,尤其是商代后期那一段不堪入目的历史。也因为这样,去翻读一遍书柜里所有关于商代历史和考古的书籍,想印证到底商代是不是如《翦商》所描述一样,凶残血腥。

除此之外,《翦商》里对有些夏和远古文明的一些叙述也和以往书籍里看到的不一样。作者利用“千粒重”来计算二里头出土的粮食样本,得出稻米重量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3

作者认为

                从历史时期直到现在,江河下游的平原地带都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但上古的石器时代则截然相反,在没有人为筑堤干预的情况下,江河在平地上容易呈漫流状态,而湿地沼泽并不适合农业。4

以前都觉得水稻是南方的农作物,在二里头时期竟然是当时最主要粮食。而一般书籍从来都没有解释在上古时期,对比下游平原,人们可能大多数都是群聚在高地和上游。

最后作者认为因为二里头的人掌握了青铜和水稻技术,还有“龙”崇拜,才能在普遍萧条中建立繁荣聚落5。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龙”崇拜能支持二里头文化与其他聚落的不同呢?

而对于二里头或夏都的灭亡,作者更是推测是夏都的王族和铸铜族群发生激烈冲突,而铸铜人在最后危机时联络了商族,内外合应,一举灭了夏王朝6。如此“合理推测”,还是第一次读到。

接下来,作者在叙述关于商代历史兴起和灭亡,更是发前人未有之见。

Feb 10, 2024 - RC

1 〈毛公鼎里的周宣王〉

2〈犬戎在哪里〉〈犬戎到底在哪里〉〈舜死在哪里?犬戎在哪里〉〈犬戎在哪里,最后的答案?〉

3 李硕:《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广西师范出版社,202210月第1版,20235月第9次印刷,第37页。

4 如上,第41页。

5 如上,第46页和第72页。

6 如上,第97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