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星期日

读《翦商》,二

人祭和人殉在商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翦商》作者以他高超历史叙述手法,完整为读者讲述什么叫做真正的商代,为什么武王伐商前的忐忑失眠与周公费尽苦思想要抹尽任何关于商代这一段血腥的历史记忆。

比如在在盘龙城早商遗迹,以往的书籍都不会对此有什么特别记述。至多是认为商代势力范围达到了遥远的南方。可是在《翦商》里,作者通过考古出土文物认为这是“武德沦丧南土”,盘龙城里没有挖掘出乱葬坑和人骨,这里的商人放弃了人祭血腥宗教仪式,采取更为和平的文化1。这是在读关于商代考古书籍都没有提到的观点。

其次,以前书里讲到亶父离开豳地到岐山是为了避开戎狄骚扰。可是《翦商》通过考古认为豳地没有戎狄袭击的迹象,而当地(碾子坡)聚落还一直延续。所以亶父迁徙不是什么堂而皇之还是深得人心的故事由来,而是周人接受商王朝的“招募”,到岐山(周原)当商人附庸和马前卒2。而此时的周人角色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捕猎周边山地的羌人献给商人充当人牲3。这就是周人在灭商后不愿提及的“黑历史”。这一段历史是作者利用《易经》的记载来还原这一些千年来没人读懂的故事隐意。也是因为亶父替商人捕猎羌人(周人同宗、近邻和联姻盟友)这不合周族传统伦理,所以大儿子和二儿子与父亲决裂,离开这是非之地。而不是传统解释为为了小儿子,牺牲小我,为了季历继位而离开。4

《易经》不是后人吹嘘的阴阳玄学还是什么风水,其实只是周文王在演算他的现实际遇或是周人故事时的文句。那些命理师不要张口就是什么易经运程命格,贻笑大方。其中就有关于周文王相遇吕尚的故事,《易经》里都一一为我们讲述他俩是如何讨论密谋“翦商”大业。5

而以往书籍对于周原甲骨的发现都只是认为这是在周代商前的甲骨价值。可是作者却可以在探讨为什么甲骨文是那蝇头文字由来和藏在地窖深处,推测出是周文王秘密学习商王占卜,企图也想通过与“帝”的沟通,进行若被发现就可能被灭族的“翦商”计划。作者把周原甲骨和宫殿遗址布局解释得合情合理,想象力可谓是惊人!6

作者还推翻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妲己的印象描述。透过《易经》的解释,作者认为妲己才是让周文王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而后来的武庚很可能还是妲己生的。这一些真让历史重写了。7

相比人祭,人殉到了明代前期还盛行。可是残忍人祭彷佛不曾发生过,历史文献没有记载8。只有当安阳殷墟被挖掘时才发现原来商代后期是盛行人祭,甲骨文里很多文字都与杀戮祭拜有关联,这才揭开中华文化里缺了的一块。其中就有“册”,这个字以前都被认为是简单的木简连缀起来的象形文字。可是在《翦商》里却认为是剁成块的意思9。《翦商》里利用出土的骸骨还原人祭时骇人的杀人手法。无法想象是商朝时竟然对杀人祭拜甚至吃人肉拥有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入魔的表现。10

也是因为商人对“帝”的崇拜,武王在攻入商都后,竟然会对纣王尸体射箭和砍下人头,悬挂旗下。以前对武王此行为感到不解,不是说周人正义之师吗?为何对敌人之首如此残忍。《翦商》认为“他(武王)熟悉商人的宗教思维,知道必须用法术对抗法术,化解纣王自我献祭可能带来的后果和流言,方法则是表演一次战斗和处斩,展现纣王被俘和被杀的全过程。”11

后来的周公对周朝建立甚至后来中国伦理传统文化奠定的贡献,远远大于之前认识。人祭到商代覆灭已经延续两三千年,所以要把它根除,谈何容易12。所以后来周公说得最多是人的“德”和“天不可信”。不要奢望靠拜祭天帝和诸神可以让世间事顺心顺意,要靠的是人的德行,周公要杜绝人祭行为。而对于周公能化解商族的血腥行为和留给商人活路,后来的商人后裔,孔子对其是非常感激和理解。所以孔子说就久不梦见周公,应该理解为孔子对周公苦心孤诣,想说很多却不能明说,只能在梦中倾述。13

《翦商》把历来夏、商与周的历史一并重述。三千年前的幽暗历史在作者笔下一一浮现。祭祀与墓葬中的人祭与人殉都是商代一朝其中重要的一环。《易经》不再是什么风水玄理而是历史文献。这一些都是看这本书的最大心得。

Feb 10, 2024 - RC

1 李硕:《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广西师范出版社,202210月第1版,20235月第9次印刷,第145 - 159页。

2 如上,第313页。

3 如上,第341页。

4 如上,第319页。《翦商》认为后来季历与文丁王死于内斗。新王,帝乙对于西部扩张事业不感兴趣,所以在帝乙三四十年中,甲骨卜辞没有周人记载。第322 – 323页。张光直在1979年就对帝乙帝辛的卜辞中还没有看到周人的记录感到不解。《中国青铜时代》,〈殷商关系的再检讨〉。三联书店,19999月第1版,第164页。

5 如上,第434 – 436页。

6 如上,第327 – 339页。

7 如上,第371页。

8 在李峰的《早期中国社会和文化史概论》,通过甲骨和考古计算,至少有三万人为宗教仪式被杀。第92页。国立台湾大学出版社,20201月初版。译自Li Feng, Early China: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New Approaches to Asian History Book 1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9 如上,第259页。在《商史与商代文明》对,册,有两个解释。一是“杀”,一是“册封”。第173页和第182页。孟世凯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月第1版。

10 2006年时,孟世凯就写,“总之,对商代史的研究不仅限于王位更替、祭祀与征伐,应对商代社会生活做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希望再把一个有高度文明、社会生活多样的商代写成天天杀人、血淋淋的一部历史。”《商史与商代文明》,前言。

11 《翦商》。第495页。 启良在《中国文明史》就认为这不是道德高尚者之所为。花城出版社,20011月第1版,第211页。

12 《翦商》,第525页。

13 如上,第570页。余英时就认为是“孔子对自己老去而不能见“道”行于世的深切失望。”《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1月初版,第156页。同书,“我们很容易想象,当孔子一再与周公于梦中相会,他必定会不断地被训诫要“制礼作乐”。”第157页。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读《翦商》,一

一直以来对甲骨文或是金文都非常着迷,尤其是其甲骨考古和青铜器铭文历史渊源1。从没亲眼见过甲骨,对于它竟然可以在3千多年后被世人释读、证实商代的存在和印证《史记·殷本纪》里的世系表,现在想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当年第一份工作是需要星期六上半天班。放工回家后看到电视在播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座谈会,对于工作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要鉴定“武王伐商”切确年份。工作组利用碳十四技术、文献、甲骨和金文等里的天文资料和历史排比,“确定”这一重要历史年份。

前几年醉心于西周灭亡的历史2,没读《翦商》前,还真的对殷商灭亡的历史停留在《封神榜》的印象。也因为《翦商》,完全颠覆了小时候到现在对商周间关系的概念。读罢,不禁倒抽一口;作者那想象力和故事叙述能力,非一般历史学者能模仿。真如以前读过有人说;做甲骨文工作需要“诗人”般天马行空的感性能力才能出色地解读先人的字意。

去年因为一位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朋友介绍,所以才知道这本书。在以前,读到商代人祭和人殉时,书里要么轻轻带过,要么就是那么写多两句,什么残忍,什么血腥之类。看过也没什么印象。可是《翦商》里图文并茂,一一仔细根据考古挖掘和甲骨文释读,完整全面为读者呈现出商代,尤其是商代后期那一段不堪入目的历史。也因为这样,去翻读一遍书柜里所有关于商代历史和考古的书籍,想印证到底商代是不是如《翦商》所描述一样,凶残血腥。

除此之外,《翦商》里对有些夏和远古文明的一些叙述也和以往书籍里看到的不一样。作者利用“千粒重”来计算二里头出土的粮食样本,得出稻米重量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3

作者认为

                从历史时期直到现在,江河下游的平原地带都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但上古的石器时代则截然相反,在没有人为筑堤干预的情况下,江河在平地上容易呈漫流状态,而湿地沼泽并不适合农业。4

以前都觉得水稻是南方的农作物,在二里头时期竟然是当时最主要粮食。而一般书籍从来都没有解释在上古时期,对比下游平原,人们可能大多数都是群聚在高地和上游。

最后作者认为因为二里头的人掌握了青铜和水稻技术,还有“龙”崇拜,才能在普遍萧条中建立繁荣聚落5。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龙”崇拜能支持二里头文化与其他聚落的不同呢?

而对于二里头或夏都的灭亡,作者更是推测是夏都的王族和铸铜族群发生激烈冲突,而铸铜人在最后危机时联络了商族,内外合应,一举灭了夏王朝6。如此“合理推测”,还是第一次读到。

接下来,作者在叙述关于商代历史兴起和灭亡,更是发前人未有之见。

Feb 10, 2024 - RC

1 〈毛公鼎里的周宣王〉

2〈犬戎在哪里〉〈犬戎到底在哪里〉〈舜死在哪里?犬戎在哪里〉〈犬戎在哪里,最后的答案?〉

3 李硕:《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广西师范出版社,202210月第1版,20235月第9次印刷,第37页。

4 如上,第41页。

5 如上,第46页和第72页。

6 如上,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