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星期二

读《晚清政治革命新论》里梁启超的文字

在《晚清政治革命新论》里有不少梁启超与欲推翻清朝统治革命派间的立论文章。其中梁启超百年前针对满清帝制的文字到现今时局竟然毫不违和。

二十世纪初,清朝政府废除科举,改革教育体制,派遣学生留学海外,本是期望他们学成归来效忠朝廷,可是很多到了海外都成了革命逆党。梁启超在1902年就说,

                当道者:“欲闭关、则宜闭之于举国无一洋人之时;欲窒新说,则宜窒之于举国无一思想之际。而今晚矣!诸君欲行伪改革,而不能不求人才以相助也,于是乎派学生于外国。凡人之思想,莫患夫长困于本社会,苟使之入他社会而与之相习,则虽中下之材,其思想亦必一变,今吾青年之在海外者已千余人矣。拔十得五,则其力已足动全国之思想界而有余。” 1

所以后来的独裁者不惜屠杀和镇压一切异见者,只为求全国思想一致,听党的话。用现代科技监控一言一语,莫说你有那么一丁点与主流意见不同,只要你牢骚几句,都被封杀。

此外,梁启超认为满清对稍后预备立宪改革的时势可以说是陷入两难,

                然过去已去、将来未来之际,最为人生狼狈不堪之境遇。譬有千年老屋,非更新之,不可复居。然欲更新之,不可不先摧弃其旧者。当旧者已破、新者未成之顷。往往瓦砾狼藉,器物播散,其现象之苍凉,有十倍于从前焉。寻常之人,观目前之小害,不察后此之大利,或出死力以尼其进行;即一二稍有识者,或胆力不足,长虑却顾,而不敢轻于一发。此前古各国,所以进步少而退步多也。故必有大刀阔斧之力,乃能收筚路蓝缕之功。必有雷霆万钧之能,乃能造鸿鹄千里之势。若是者,舍冒险末由。2

政治体制改革本就是最难。尤其是在专制独裁政府自身主持的改革计划。政治体制改革只能革在自己头上,自己既然是在这个体制里最大受益人,叫独裁者如何能心甘情愿放弃自身利益呢?多数只能拖延到时局无可挽回,糜烂之际才想要做些粉刷橱窗似的政治体制改革,妄想能苟延残喘些许日子。只是到了那时候,政府权威已无,公信力丧失,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只能自娱娱人。

对于官吏职责之分,梁启超认为在满清专制国家里,

                彼民贼既攘国家为己一家之私产矣,然国家之大,非一家子弟数人可以督治而钤辖之也。不得不求助我者,如是官吏立焉。文明之国设官吏,所以为国民理其公产也,故官吏皆受职于民;专制国之设官吏,所以为一姓保其私产也,故官吏皆受制于君。此源头一殊,而末流千差万别,皆从此生焉。3

在专制独裁政府下,层层官吏只为上级负责,为何?因为他们的宦途不是由人民决定,而是由寡人决定。生死操纵系于一人喜恶,要在“民贼”下做官吏,就只能俯首帖耳为一人“管理私产”,留有党性,毫无人性。

通缉犯梁启超在君主立宪和民主立宪交战之际写下的这些评论文章虽然是针对满清帝制,可是百年后的中国却还是一样是帝制独裁。

独裁专制不知道什么叫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天真以为国王新衣可以快乐地穿到永远,殊不知道路以目,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一个独裁政体大多都不能自我觉醒,因为他们手上都是沾满血,不到人之将死,怎么可能可以愿意从虎背上下来,而不被他人撕碎?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帝制一言堂造就一堆唯唯诺诺官员,只要皇帝喜欢,就要执行到底,民意如粪土。既然只为一人服务,自己监督自己,大小官吏上下贪腐也是必定的。

百余年前,无数先烈壮烈牺牲 ,就是为了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人联合制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指出:“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4

兴许,只有皇帝才能带着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他人矣。

Oct 28, 2023 - RC

1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月第1版,第112页。转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合集之十一》,〈敬告当道者〉。

2 如上,第112页。转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合集之六》,〈过渡时代论〉。

3 如上,第123页。转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合集之五》,〈中国积弱溯源论〉。

4 如上,第176页。转引自《孙中山全集》第1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