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星期三

微积分战争

牛顿和莱布尼茨间的微积分之争,席卷英国和欧洲大陆,俩之间学术界对各自谁先发明微积分争吵而至现在通用的莱布尼茨微积分符号被18世纪的英国摒弃。

在《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里作者为我们梳理牛顿与莱布尼茨各自在1718世纪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文化历史于学术背景的成长历程。作者也很细腻为在他俩之间通信和朋友联络的时间点提醒读者,为何牛顿和英国学术界会直指莱布尼茨是“第二个发明者”。

只是这本书在描述牛顿主持皇家学会下成立的仲裁委员会调查报告,没有直接说明其实是牛顿自己撰写委员会报告1,如此丑陋行为确是牛顿的污点。牛顿与莱布尼茨间互相指责,偌大的微积分竟容不下第二个人。牛顿善用他的学术地位来打压莱布尼茨,身前的胜利到现在我们知道这些刻毒的攻击由来,可谓不幸。

其实

                牛顿和莱布尼兹互相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看来也没有什么可靠地根据说明事情为什么不应当如此。如前所述,各国数学家一直徘徊于基本观念的周围达100多年。对于一个有能力前来配合并推广前人发现的人说来,当时的时机的确是成熟了,至于这样的人同时会有两个出现,那也没有什么奇怪。同时产生了两个天才,比他们的同时代人更有远见,这在数学史上决不是罕见的。2

牛顿了解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他的发明与创见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第一人。

《原理》不但改变牛顿,也彻底改变了西方自然哲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清晰严谨的论证,或者它的计算与观测结果惊人地相符合,而更因为它的结构和思想——也就是它在书名中所宣称的“哲学”:这是西方科学传统所从未出现过,将数学、观测与思想三者紧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的崭新哲学。3

或许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成就,解开宇宙神秘和自然界的一切运动规则让

                牛顿相信这些(微积分)是如神一般崇高的人始能获得的发现,是接受了宇宙的智慧才得来的发现,这智慧比神授君权更为珍贵。牛顿的上帝知道,是谁创造和赐给世界微积分,然而,仅拥有这样的自信心尚不足令他感到满足和安慰,他还要继续不停地强迫别人也跟着相信。4

所以当莱布尼茨自称第一人发明微积分,认为是牛顿抄袭。这在自认为“他看得比别人更远”的牛顿来说简直就是羞辱。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才是牛顿认为的真理。也许偏执狂还是对自己智慧自信心极高的人才会如此对敌人穷追猛打,没拿到胜利不罢休。在之前,牛顿和胡克冲突、与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争斗到后来和莱布尼茨间战争,无一不显出牛顿的自信、霸道和丑陋。

微积分之争在某种意义上,莱布尼茨是输了。不过世界采用了他的符号,这可能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安慰。 

May 22, 2021 – RC

1 【美】杰森·苏格拉底·巴迪著  张莞  齐蒙译:《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6月第1版,20176月第1次印刷,第207 – 210页。The Calculus Wars: Newton, Leibniz, and the Greatest Mathematical Clash of All Time by Jason Socrates Bardi, 2006.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Thunder’s Mouth Press.

【美】迈克尔·怀特著  陈可岗译:《牛顿传——最后的炼金术士》。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5月第1版,200411月第3次印刷,432 页。Isaac Newton: The Last Sorcerer by Michael White, 1997. Edition arranged with BADOR INTERNATIONAL., INC.

【美】盖尔·E·克利斯汀森著  陈明璐、李麟译:《牛顿》。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45月, 158页。Isaac Newton: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by Gale E. Christianson, 1996. Edition arranged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 【英】斯科特著  侯德润  张兰译:《数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月第1版,20025月第1次印刷,第158页。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by J.F . Scott, 1958 by Taylor and Francis.

3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20094月北京第1版,20104月北京第2次印刷,第589页。

4 怀特书,第 437 – 438 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