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报纸副刊读到关于古之三大祭文的简述,其一为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找了原文来读,祭文是字字怀念逝去的父母,叙述父亲的忠职孝顺和母亲的含辛茹苦抚养欧阳修长大。
父亲在欧阳修4岁那年就去世了,而母亲在他45岁时因病去世。待到欧阳修63岁时才修表追悼双亲。
虽说要以审美心情来读这篇祭文,可是历史癖坏习惯作祟,就在欣赏文章时发现一条例证为历代史家批评赵宋国政的一大弊病,冗费。
在“恩逮于百官,惟恐不足;财取万民,不留其余”的政策下1,欧阳修的前三代都因他而同登荣华富贵之位,只可惜无福享受。在文中他叙说,2
曾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曾祖母累封楚国太夫人。
祖父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祖母累封吴国太夫人。
父亲崇国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母亲累封越国和魏国太夫人。
虽然宋朝政府为了提高士人地位,而不惜以高官厚禄来奖励国人唯读书至高。可是就因欧阳修一人而前三代受赏赐的官品如此之多,朝廷还真慷慨。之前知道宋朝有恩荫之例,还有所谓的荫子荫孙乃至荫亲,可是如此荫前三代应该还是不多吧。(虽然人已腐朽不能真的当个真太师还是真中书令)
这篇可是千古传诵的祭文,在手里却变成了考据宋朝冗费一例证。
June 16,
2015 - PSK
1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6月第3版,2005年6月第7次印刷,第544页。
2 陈振鹏,章培桓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第1234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