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余英时在1992年6月13日写的《〈六四过后〉的浮想》,里头有一段话讥讽当年一些物理学家为中共提倡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出席在六四前夕于北京召开物理学大会,而余英时“深深为物理学大会图文并茂的报道所吸引,几乎忘记还有“六四”这样一个节日了。”1
余英时还说这些物理学家,“特别是戴著桂冠的,其地位之尊崇恰好和汉武帝时代的公孙弘相当,绝对有拜相封侯的资格。”2
为了知道到底谁是“戴著桂冠”的物理学家,怀疑可能是杨振宁,翻了《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可惜没有杨振宁在1992年六四前夕的记录,只有一张照片关于他在1992年,南开大学为他庆祝70岁生日而在演讲中谈到母亲最后的生活和去世,悲从中来而痛哭失声3。还有前扉杨振宁与作者1992年于山西太原的合照。
在有限的资料里没能找到更多关于那一场物理学大会的细节和有哪些物理学家参与。
杨振宁在回答1998年10月9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刊出的其中一篇文章里对他发了一个问题时可看出他对于六四的看法,
对于这件事我不愿意公开表示意见的原因,也是因为当前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一些真理。这些真理是,如果没有发生流血,中国将陷入大混乱的局面,一九八九年以后所有经济的进展都是不可能的。在这个说法中有著一个重大的真理,但是却常常被认为是荒谬的或者是一种宣传。4
而在六四后躲避在美国大使馆内的第一号通缉犯,方励之在1989年6月11日起草的一份“避难时的陈述”最后部分分析认为:
这次学生运动总体来说是一次非常纯洁的、富有理性的、争取民主的运动。它震动了国内各阶层的人民,震动了海外所有华人的心,也震动了整个世界,彻底扫除那些认为“中国人不要民主,中国人不懂民主”的论调。……5
也许我们不能苛刻别人对六四有偏好看法,但是方励之在六四刚发生不久混乱时候却有着清晰和理智的头脑,也为后人立下了知识人在国家非常时刻时处事为人最好的典范。
May 25,
2015 - PSK
1 余英时:《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东大图书公司出版,1995年9月初版,第154页
2 如上,第153 – 154页。
3 江才健:《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0月30日第1版,第390页。
4 如上,第373页。
5 方励之著,李淑娴校订:《方励之自传》。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30日第1版,第32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