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晋门阀制度第一印象是小时候读〈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男女主角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悲剧收场,也由此对历史上这段时间的门阀阶级防备森严制度感到兴趣。再后来读《世说新语》才知道东晋门阀制度的完备和当时士人对门阀保护如何重视。
最近读毕田余庆的名著《东晋门阀政治》。他能把那一段皇室、宗族、家族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历史有条不紊地一一叙述。还有作者强调真正的门阀政治只是存在于东晋,而不是笼统概括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在慎密考证下,只有在东晋,门阀士人与司马氏共享政权和享有特殊社会地位。士族在曹魏和西晋只能依附在皇室、宗室或权臣。而士族在南朝的政治地位却是非常低下,完全不能与东晋相比。在以前就是认为门阀制度延续至南朝,可是历史并不如此。
还有在以前对王敦作乱威逼晋帝而王导竟可全身而退,不知所以然。在《东晋门阀政治》里就叙述了当时门阀政治的强势,皇帝在“寄人国土”下也不得不仰人鼻息1。再后来更加强势的桓温也不能取晋而代之,这些都是因为门阀政治还有约束力量。2
之前都认为门阀士族都是依靠门荫而能享富贵,除了清谈就是因爱惜羽毛而不愿屈尊繁琐吏治。最近翻阅了大量关于门阀士族的历史,除了刻板的士族不在中低官吏叙述谬误,士族也不是如很多人说得一无是处。钱穆就说,
然平情而论,南方门第对于当时传统文化之保存与绵延,亦有其贡献。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外在之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诗文艺术,皆有卓越之造诣;经史著述,亦灿然可观;品高德洁,堪称中国史上第一、第二流人物者,亦复多有。而大江以南新境之开辟,文物之蔚起,士族南渡之功,尤不可没。
要之,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固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3
此评论可作为东晋门阀士族在时局大混乱之际,为民族文化作出的贡献。
Jan 25,
2025 - RC
1 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6月北京第1版,2018年1月北京第8次印刷,第55 – 77页。陈寅恪讲述王导对于能笼络江东士族,团结内部抵抗外侮,民族和文化才可以得以延续,称之为民族功臣。
唐长儒:〈王敦之乱与所谓刻碎之政〉,《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2011年4月第1版,2011年4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152 – 168页。唐长儒讲述王敦之乱得不到门阀士族的配合,导致最终失败。
2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2005年6月第4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第160 – 161页。
3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6月修订第3版,2005年6月北京第7次印刷,第309 – 310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