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上山下乡,四

很多人对于中共篡政以来,无数次运动和镇压,杀人如麻和千万家庭家破人亡,可是到现在还表面上看来屹立不倒而感到费解。是中共牢控的社会体制下有什么神奇东西能安保这个政权在每一次危机都能安然度过?

陈映芳的《秩序与混沌——转型中国的“社会奇迹”》叙述了中共在“转型”时空里如何“稳妥”向前而不翻覆。其中一例就是结束知青上山下乡,千万人短时间返回城镇而竟然没发生什么所谓的“失业人口”问题。

作者认为是“家”这个因素让当时社会没有出现大的震荡。让知青“回家”,其实就是让社会“正常化”。

                也就是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自下而上广泛热烈的诉求运动与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家”作为兼具本土传统性和人类普遍性、同时兼具结构性和象征性的存在,被各种力量合力推到前台,扮演了特殊的历史角色——它 不仅成为个人——国家关系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社会结构形式,同时也在社会转折的历史时期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了必要的价值伦理的支援。就此而言,成功的社会转折,一方面需要契合民众对“正常社会”的期盼愿望,同时需要有社会广泛共用的道德资源的动员和供给。正是这些,构成了当时主政者某些“经济手段”(以及其他政治手段)可能获得奏效,并引导社会顺利转变的真正的社会原理。1

就算1978年末1979年初云南知青绝食,卧轨和到北京申诉,他们还是受到王震“劝导”,回去乖乖当知青。甚至后来不久云南知青被“解放”可以回城了,迟至19791022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还说:

                有的人以为可以用闹事的办法“施加压力”,迫使领导机关突破现行政策规定,这是十分错误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2

知青跪下、哭求、写信、自杀、回京,就是要求能“回家”而不是什么“政治诉求”。所以就算知青怎么闹,都不会遭到后来的坦克镇压。中共最后无奈之下结束上山下乡政策其实就是此一运动终不得人心。家和城镇都能“吸收”这千万知青而不至于导致动乱。

除了关于知青返城叙述,作者认为有效的“社会流动”也是其中中共体制为何能安稳。而“任何经济危机或“阶级固化”之类的风险,都可能引发潜在的制度正当性危机及其社会危机”3。所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民生工程”能安抚社会大众对“改革”的期盼。这就是中共“在中国何以成为政权合法性的主要来源的内在逻辑”。4

如果拿个极端例子来对比,饥饿的朝鲜人被奴役,为何还是一样在砧板上任人宰割?在一代又一代被洗脑下和加上高科技监控,暴力维稳和一有苗头即刻扑灭,很难想象就算中国社会不再有“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甚至向下流动)或是经济不再成长,社会能有什么大规模反抗。中共的合法性是来自于枪杆,不是来自于你有没有口饭吃。

这本书没有激烈批判现有制度为何还能在“转型”下生存。只能说在体制下工作的作者,能把文字写得隐晦,算是工作必然吧。

April 27, 2024 - RC

1 陈映芳:《秩序与混沌——转型中国的“社会奇迹”》。台大哈佛燕京学术丛书09,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213月初版,第83 – 84页。

2 潘鸣啸   欧阳因 译:《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一九六八至一九八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10年第2次印刷,第381页。Génération Perdue: Le movement d’envoi des jeunes instruits à la campagne en Chine, 1968 – 1980. Copyright © 2004 Éditions de l’ÉHESS. By Michel Bonnin. Translated by Annie Au-Yeung.

3 陈书,第182页。

4 如上,第198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