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课本第一次接触到“熵”。而对熵印象最深刻的描述就是那张图片;一间整齐有序的房间变成杂乱无序,就是熵的增加。然后课本里对玻尔兹曼的天才头脑和自杀叙述,对他建立“熵”在热力学的贡献更是钦佩。除此以外,就是机械式代入公式计算化学反应的熵差或是Gibbs free energy change,找出这些化学反应是spontaneous 或non-spontaneous。完全谈不上对熵有任何物理还是化学意义上的体会。
最近读了《溯源探幽:熵的世界》,对这难懂的概念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原来熵是关于微观概率的解释。只不过这一本科普读起来还是很困难,里面充满枯燥的公式,可能拘于不要吓坏读者,公式又没有加以演算,所以很多都不知所以然。
趁此机会,翻了当年读到痛苦万分的大学三年级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课本,里头的篇章现在读起来还是非常陌生,抽象的概念和完全数学化的化学工程反应式,完全不明白当年是如何完成这一课,实在庆幸自己的幸运。基本功没练好,加上不是读工程的料,竟然也可以过关。所以熵的印象逗留在表面和公式化的代数符号,想来就是惭愧。
重新温习关于熵的一切,可惜还是不明白熵在化学工程里的意涵。资质愚钝啊!
Jan 20, 2023 - RC
冯端 冯少彤著:《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第1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