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家里有个装修工程,放工回家除了乖乖呆在房间里,哪里也不能去。在这期间,专心仔细读了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里〈宋史〉章节。在〈宋史〉里读到李继隆的三个事迹。
〈宋史各传附会处〉,
李继隆传。 徐河之捷,辽将裕悦率骑八万来战,继隆与尹继伦列陈以待。敌众方食,继伦出不意击走之。 按继伦传,是时继伦领兵巡路,辽裕悦耶律休格数万骑遇之,不顾而南,继伦曰:“是蔑视我也。彼捷则将驱我北去,不捷亦且泄怒于我矣。”乃衔枚夜蹑其后,天未明至徐河。休格方会食将战,继伦从阵后出其不意突击之,休格大败走。是继伦之突击,并未与继隆同列陈也。而继隆传云与继伦列阵以待,此不过欲著继隆之同功耳。1
〈宋军律之弛〉,
宋太祖以忠厚开国,未尝戮一大将,然正当兴王之运,所至成功,固无事诛杀。乃太宗、真宗以后,遂相沿为固然,不复有驭将纪律。如太宗雍熙三年,刘延让与契丹战于君子馆,延让先约李继隆为援。及战而继隆不发一兵,退保乐寿,致延让一军尽没,延让仅以数骑脱归。是继隆之罪必宜以军法从事,而太宗反下诏自悔,而释继隆不问。2
〈宋恩荫之滥〉,
李继隆卒,官其子,又录其门下二十余人。3
关于宋朝恩荫之滥,在2015年写了篇文章《〈泷冈阡表〉里的冗费》有些叙述。而对关于李继隆到底是不是真的如赵翼所说,掠尹继伦之美和没有援助刘延让而导致最后惨败,就重新再翻读何冠環的《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曽瑞龙的《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和其他关于书籍。
这两位学者都赞同徐河之捷是尹继伦之功。
而对君子馆之败,两位学者都不赞同历史一贯的说法。何冠環认为李继隆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退回乐寿是判断在恶劣天气及战斗环境中应援,根本没用,既救不了刘延让军,还可能导致本部覆没。4
曾瑞龙认为在那严寒气温下,放弃会战以保存部队不失为权宜之策。5
其实何冠環对李继隆为北宋武将的评价非常高,也认为他的澶洲统军御敌之功配享真宗庙庭。北宋朝廷对李继隆的赞词云:6
李继隆,旧勋之门,克嗣前烈,沉毅有勇,倜傥好谋。从幸澶渊,实总兵要。奋威却敌,厥功茂焉,並宜列大室之庭,预大烝之享,冀昭盛烈,允协旧章。伏请並配真宗皇帝庙庭。
而李继隆是北宋仅有四位配享武将之一,实属难得。7
July 19, 2017 – TAD
1 (清)赵翼撰 曹光甫校点:《廿二史札记》。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第1版,2011年12月第1次印刷,第448页。
2 如上,第481页。
3 如上,第475页。
4 何冠環:《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5月初版,第129页。
5曽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62页。
6 何书,第224页。
7 黄纯怡:《北宋的外戚与政治》。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初版,第100页。
7 黄纯怡:《北宋的外戚与政治》。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初版,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