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报纸副刊上读到一位作者摘录一些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里的字句。因为不能明白报上全文的意思,所以找了这一篇文章来好好读读。
大多数人汲汲营营一辈子,有人为了三餐温饱;有人为了舒适的生活;有人为了更多的名和利;有人为了更多的权力,所以众人无不在工作上打拚和游走,就算是在写文章的世界里也不例外。
有人为了政治主子,卖文求荣;有人心甘情愿为了嗟来之食,屈跪写字。他们这些文章在百年后,还有人读吗?
欧阳修说的“修之于身”、“施之于事”和“见之于言”,若不在立德上有道,就与“草木”、“鸟兽”和“众人”一样而“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1
可是欧阳修万万想不到的是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因为电脑科技的发达,文章人品是好是坏,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所以很难已再有如“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了。
也因为电脑科技的发展,他人昔日不忍卒读的文字,在今日被人拿来质问,是人是鬼,已不必多说。所以只要今日能夸夸大谈圣贤之道,最好以后也要身体力行,要不出了个包,那就不好了。
想来那副刊作者是误解了欧阳修的文章。
《送徐无党南归序》无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只是对徐无党的勉励,不要随众人一样,像“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要把“修之于身”放在首位,不要舍本逐末,要不就和大多古今往来之士一样,只有朽的了。
还好,有时间读了原文。要不,不是尽信书了吗?
Feb 24,
2015 - PSK
1 陈振鹏,章培桓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第1180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