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常和一位旧同学聊天时无厘头谈起“薛丁谔的猫”,乱开这个“猫”还是“薛丁山”玩笑。更搞笑的是,以前和一位旧同事午餐间胡乱聊些自以为是需要“深度用脑”的课题时,还会提起“Heisenberg”和“Uncertainty
Principle”来吓唬其他同桌的同事,只是那位旧同事是连dy dx 是啥也不懂,不是真识这些理论,可见量子物理在Pop
Culture里流行已久。
最近定下心来重读有关量子物理的理论和历史,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东西。
普朗克(Max
Planck)在1900年12月14日发表的“On the Theory
of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Normal Spectrum”提出量子假设,年仅42岁。1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在1905年3月17日投寄的“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提出的光量子理论,年仅26岁。2
玻尔 (Neils Bohr)在1913年发表的原子构造模型 (Bohr’s Model),年仅28岁。
密立根 (Robert Millikan)在1916年经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的光电量子理论,年48岁。
康普顿 (Arthur Compton)在1923年经实验发表的康普顿效应 (Compton Effect),年仅31岁。
德布罗意 (Louis de Broglie)在1924年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物质波(Matter Waves),年仅32岁。
泡利(Wolfgang Pauli)在1925年提出的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年仅25岁。
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玻恩 (Max Born)和约尔丹 (Pascual Jordan)在1925年提出的量子力学 – 矩阵力学 (Matrix Mechanics)时,海森堡年仅24岁,两年后再发表测不准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薛丁谔(Erwin
Schroedinger)在1925年提出的量子力学 – 波动力学 (Wave
Mechanics),年仅38岁。
玻恩在1926年对波函数 (Wave
Functions)的统计解释,年44岁。
戴维森 (Clinton
Davisson)和革末(Lester
Germer)在1927年的电子衍射实验(Electron
Diffraction Experiment)与汤姆森(G.P Thomson)几乎同时发现电子衍射现象。戴维森年46岁,革末年31岁,汤姆森年35岁。
狄拉克 (Paul
Dirac)在1928年提出的相对性量子力学 (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年仅26岁。3
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在量子物理开拓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前人不敢和不能间,跨出了一大步,这需要无比洞悉超越同时期的眼光和胆量。在这崭新的物理领域里,年纪轻轻的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典范,开创了前人未能想象的新世界。如在年龄上真要挑剔,密立根,戴维森和玻恩在量子物理世界里是老公公级的了。
回想1900年,开尔文谈起物理世界被两朵乌云遮蔽,他万万想不到其中一朵后来发展出量子物理,更意料不到会由年纪青涩如此的后辈开拓,不可思议啊。
Feb 23,
2015 – PSK
1 Eisberg,
Robert and Robert Resnick. “Quantum Physics; of Atoms, Molecules, Solids,
Nuclei, and Particles.” 2n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1985. 2
2 郭兆林、周念縈(译)Walter Isaacson:《爱因斯坦·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Einstein – His Life and Universe)。时报出版。2009年4月初版,第108页。
3 江向东和黄艳华:《诺贝尔奖百年鉴·微观绝唱-量子物理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