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明代生祠

明代生祠最著名莫过于对魏忠贤的个人膜拜。上至愚蠢文盲的皇帝、下至寡廉鲜耻的文武大臣大肆对一个刑余之人在全国搞个人崇拜,若不是天启早死,还不知道这样堕落的造神运动还能到什么疯狂地步。

除了关于魏忠贤生祠在专制极权的明代后期影响,对于生祠在明代政治的内涵意义就不是很了解。美国学者施珊珊的《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就为我们讲述,在县一级或是更大的地域范围的生祠构建是如何影响官员仕途和对一个地方的妥善管理。皇帝和京城中央官员对于普通老百姓是如此遥远,最直接面对的地方知县才是能决定公平税收和解决生活困苦的“父母官”。平民和地方官员对于生祠的利用,让地方也有“天命”来“督促”和“授予”官员的合法性。生祠可以拿来“感恩”离去者,也可以拿来“警戒”后来者要学习如何当个好父母官。生祠政治文化如此多变,可让我们了解明代历史的另一个侧面。

除了当地老百姓真为了感念“好官”而建立的生祠,阿谀奉承想当必是生祠的推动力。只要专制政治制度存在,生祠或是个人崇拜就不会绝迹。人民领袖的伟大思想是学校的必修课、人民领袖讲过的话不可妄议,人民领袖端详过的茶杯作为展览圣物,现在只差没有生祠供人烧香,岂不扼腕!

May 07, 2023 – RC

施珊珊   邵长财 译:《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2月第1版。Shrines to Living Men in the Ming Political Cosmos by Sarah Schneewind.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

读《晋武帝司马炎》

之前在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里知道司马炎如何透过外戚势力企图平衡宗室和权臣对太子和皇室权力干涉。只是司马炎一死,他的精心安排马上崩坏,太后一系外戚独揽大权,引发接下来的外戚间残杀和宗室觊觎皇位的八王之乱。

而胡志佳的《门阀士族时代下的司马氏家族》里为我们厘清司马家族如何利用门阀士族婚姻扩张势力声望和建立西晋后大力推展宗室就藩,以免重蹈曹魏覆辙。唐长孺在《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里叙述其实宗室就藩不是一开始就施行,而是拖到咸宁3年。只是为什么经过了“八王之乱”,南朝没有鉴于这惨痛经验,继续宗室出镇?唐长孺认为是门阀贵族制度导致了权力只能保留在皇室一族里,皇室家族有必要取得更大政治权势以维持优越地位1。这只能相随相伴至门阀贵族联合统治的南朝覆灭。而为何司马炎在咸宁3年强力推行宗室就藩?《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抽丝剥茧叙述这种种原因。只是司马炎这一系列强硬动作导致朝廷内外意见分裂,以致后来外戚势力坐大,把西晋推向灭亡深渊。

回到福原启郎的《晋武帝司马炎》。这本书刊行于1995年,是一本通俗历史书籍,面对日本读者,使之能更好了解三国后的西晋历史。有趣的是,作者用了“公权化”和“私权化”之间拉扯来描述司马氏家族在这一段历史时间的活动。“公权”抑或是“私权”,“永嘉丧乱”后,直至南朝时,当时人说“自晋末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和“自丧乱以来,60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2。这些哪是司马炎能预料之事。

April 09, 2023 - RC

福原启郎  陆帅 译:《晋武帝司马炎》。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1月第1版,20205月第2次印刷。

1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20114月第1版,20114月北京第1次印刷,第141页。

2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6月修订第3版,20056月北京第7次印刷,第235页。转引自陈庆之语梁武帝和孙绰上疏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