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读《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最近读了黄仁宇两本书,《缅北之战》和《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想不到一个退伍下级军官可以在陌生国度半工读新闻系,尔后半途出家攻读历史,46岁才获得博士学位。如此人生遭遇可以说是精彩,也可以说迟了他人20余年,且不说后来61岁时被个二流郊区大学裁退的耻辱。

黄仁宇在他的第一本书,《缅北之战》写出一系列对日残酷战斗。可以想象当年国军在缅甸的牺牲和美军装备军援对反攻的贡献。若没有美军训练和空军支援,如何能反攻还是个问题。丛林里捡了条命回国,黄仁宇还是继续在军中服役。他非常幸运能在国共内战之际离开东北,若不是,以他的身份,不是沦为战犯就是在后来不断的残酷运动被磨碎。

一个中途出家学英语的中国佬能在美国修读新闻系,34 岁的“青年”挤在课堂里和年轻过他一轮的美国人上课,没有知耻之心,如何能撑得下去。也许其中之一是他乐观还是无奈只能是异乡求生活唯一途径?黄仁宇在美国上学时打了很多份工,其中他回忆有如下描述

                ……我发现以劳力赚钱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一天靠努力工作两、三个小时,在当时足足可以赚到最低生活费,事实上还是劳动的好方式,除了活动身体外,还可以打破孤寂的感觉。我的自由感和乐观主义来自于我的自给自足,能够看到劳力的“成果”直接转成现金,无论多微薄,都可以说是特权。不说别的,我就无法在中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是从欧洲和中东来的研究生都承认,虽然为期甚短,靠打工赚取工资仍令人喜悦,因为在他们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机会。1

看了这段有些感触。自己在大学三年级时在森林系兼职实验室助理,一个星期23天,每天23个小时,放学后到实验室里替教授从田里采集回来的河水样本做化学分析和数据处理。后来大学四年级在系里申请到可以为三年级主科,“热传导”批改功课。自己推导答案后和教授讨论,然后拿着一叠功课回家批改,除了可以任意填写工作时间,时薪还高过实验室助理。虽然兼职收入不多,可是每2个星期收到薪水单时的愉悦也像黄仁宇描述一样。口袋多了钱,就会去台湾餐厅享受葱炒牛肉或是猪排饭,满足感远远胜于加税后1美元6分的汉堡王汉堡与一杯清水。

黄仁宇偏爱以大历史观探讨中国过去发展与未来出路,而他在撰写回忆录时中国刚走出疯狂封闭年代开始与美国接触交流。所以黄仁宇回忆《中国并不神秘》里呼吁读者将中美贸易视为促进彼此了解的工具,暂时搁置哲学争辩。他用黑体字写下

                但重要的是,交易必须基于纯粹商业的基础。任何从贸易中滋生的文化对话应该是互动而自然流露的。如果一方决定用贸易当杠杆,以影响另一方进行非自愿的调适,后果可能带来很大的伤害,没有太多正面的益处。甚至一方如果刻意努力影响另一方的想法,并以狂热的情绪推动,只会引来怨恨。2

他已预知任何一方如想“哲学”杠杆“贸易”的挑战。只是黄仁宇不能想象一个满口呓语自以为能扛起“中兴”的纯红革命家,整天不止想要收回每寸南海,还想要俯视世界,输出他所谓的一套韭菜民主自由。所以西方如何能在忽视自由和民主价值下贸易,继续赞助独裁和战争,而不能奢想对方改变或“温柔自然”地触碰对方“哲学问题”?

黄仁宇可以预感中美贸易的困难,可是他的大历史观却不能对香港前途有正确的预测。《中国大历史》里提到他在收到香港特区的基本法案后,乐观地认为“一个国家在现代经历了一段主要的突破时,连国家这一观念也可能变更,……它的成功应当为澳门造成前例。来日这动力之所致,不难度过台湾海峡,使突破历史的中国一统成为事实”3。黄仁宇没能看清中共待国家宪法如粪土,基本法还算什么?中国一统的大历史走向只能不如他所愿。

April 20, 2022 - RC

1 黄仁宇著  张逸安译:《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月初版,20209月初版第11刷,第151 – 152页。

2 如上,第459 – 460 页。

3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10月初版,20014月初版第37刷,第366页。

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

重新认识文化大革命

是从土地改革、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一系列编著的书认识宋永毅。年初知道宋永毅出版《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政治心理与文化基因的新阐释》专著,就赶快上网买了下来。

和之前其他研究者叙述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著作有很大不同是,宋永毅从毛泽东、刘少奇、林彪、周恩来、江青和张春桥等人心理生理活动分析出发,得出很多不同阐释。历史轨道发展和选择在有些时候不是精心设计,反而是因个别人心理和生理缺陷在一些看似偶然环境下发生。而恰恰这些人物毫无节制的权力在文化大革命也带来巨大破坏。除此,宋永毅也另辟三章讲述中共的夫妻政治、文化大革命中的集体杀戮和最反讽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异端思潮和公民异议。在中共夫妻政治里头,可以看出在所谓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里的传统中国宫闱权谋买卖。而那些匪夷所思的人吃人和大屠杀在文化大革命里彷佛是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当然,欣慰的是在恐怖幽暗笼罩的铁屋子里还有狂人或是清醒的人对专制独裁的反抗。

之前在高华的书里知道四清运动是刘少奇和王光美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前的样板。可是通过这本书才真正了解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文革前期是全力维护文革开展和在第一线主持文革。这本书也提到刘少奇和邓小平一起做为加害者,如组织工作组运动群众和开展暴力,其实刘少奇和毛泽东发动文革路线没有什么不同1。不同之处在于谁是赫鲁晓夫和真正玩家。

另外,也是宋永毅告诉我们周恩来是文革最大权力得益者之一2。做为奴相,只能在毛泽东面前自侮自辱,才能得到主子欢心。这也符合余英时在1994年一篇文章里对周恩来的描述。3

还有,一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华国锋和叶剑英能够发动政变成功,而不被“四人帮”扳倒?宋永毅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毛泽东作茧自缚给江青等人套的帮派活动罪名,而这些宗派团伙又是中共最避忌的帽子。最后毛泽东尸骨未寒,反对派就利用“最高指示”把“四人帮”当作“反革命集团”抓了起来。其二,毛泽东批江青过头,导致文革派分裂和隔阂。这也导致毛泽东死后,“四人帮”没有什么“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反而是华国锋和元老派可以从容策划政变。最后,也是因为毛泽东急于和江青切割,导致反对派可以利用谣言争取民心和凝聚反对力量对付“四人帮”。这些都是毛泽东意料不到,真以为遗诏会被人遵守,安妥继续革命。不过毛泽东也大可安息,虽然接班计划被推翻,可是他的不朽腊肉还是平平安安给人供养,思想旗子还是被孝子孝孙高高举起,百年建国伟业,欢心等待。

Oct 02, 2022 - RC

1 宋永毅:《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政治心理与文化基因的新阐释》。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10月初版,第121 – 130页。

2 如上,第185页。

3 〈读书后却为了毛泽东而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