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有一位朋友说他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感动。孤陋寡闻不知道原来竟有如此文章,而且还是中国老幼皆知,激励千千万万学生的课本范文。
之前在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里读过,
1966年11月10日,毛第7次接见红卫兵,因人数有250多万,已不可能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周恩来提出,让红卫兵分别排在天安门前东西横贯北京的长安大街,和向北郊去的二环路上。毛则乘敞篷吉普车巡行检阅。
为了说明行车路线,周带了一张北京市大地图来到人民大会堂118厅,将地图在地毯上摊开,跪在地图前,为毛指点方向。毛站在地图旁,一面吸着纸烟,一面听着周的解说。
我站在旁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堂堂一国的总理,怎么能举止像个奴仆一样呢?毛的态度带着一丝嘲讽,似乎在享受着这一切。毛的专制极权在毛与周的君臣关系上表露无疑。1
堂堂一大国总理如此卑微,如此妾身为混世魔王的奴仆,岂不可耻?
余英时在《霸才无主始怜君》对周恩来有这样叙述,
1978年我在北京参观“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展览是说明周恩来对毛泽东怎样的无限忠诚和爱戴。展览的文字说:毛在西柏坡时,有一次决定第二天到某一地方乘船,周则在当天晚上先到那只船上,亲自坐一坐毛明天要坐的椅子,看看有否舒适,是否安全。最后我又读到毛的一个卫士记载:毛在47年渡黄河时,周抢先在浮桥上走了一个来回,也是为了证明浮桥是不是稳当。这正是孟子所谓以“妾妇之道事君”,那里有半点“宰相”的礼统?但我们也许不能用儒家的观点来苛责于周,也许在周的心中,他已打定主意作“革命的螺丝钉”了。这里面的分寸,只有周本人才知道,甚至连他自己也未必清楚。
周恩来作了27年的国务院总理,相当于古代中国的“宰相”。但是他在这27年中完全没有施展自己抱负的可能,他所能做的是在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闯下大祸之后,慢慢收拾残局,但表面上他还要跟着一起闯祸,并鼓其如簧之舌极力说明毛的“祸”闯得好,正是“人民”所需要的。如果以传统的“宰相”来衡量他,他如何能望王安石、甚至张居正于万一?如果以西方的政治家来衡量他,他又何曾有半点足以称道的“政绩”?然而在他来说,这确确实实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他所处的是“乱世”、所事的是“暴君”,空具一身才能而无所展布。“霸才无主始怜君”(温庭筠〈过陈琳墓〉句),大可以借以咏周恩来了。所以,将来在中共的历史上,他的地位还会在邓小平之下,因为后者毕竟开创了自己的时代。2
中华几代人在恐怖统治下的道德沦丧、知识匮乏、经济糜烂,无不在这个总理的眼皮下发生。小时候要读书要中华崛起,读书后却沦落到跪在残害中华凶手面前唯唯诺诺,讽刺乎?
May 01, 2020 - PSKC
1 李志绥:《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21日初版1刷,2018年11月21日初版8刷,第490 – 491页。
2 余英时:《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84年9月初版,第94 – 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