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陈俊伟的《叙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象》,而知道他的老师,王文进。所以之前在网上看到王文进的《裴松之〈三国志注〉新论——三国史的解构与重建》,就买了下来。这本书叙述了为什么有些书是陈寿看过的,却不被陈寿采用;而那些在陈寿年代后来的史家对于三国记载是不是也是对《三国志》的纠正或挑战。
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子午道奇谋”。就如陈俊伟点出,其实所谓的“子午道奇谋”只是鱼豢《魏略》的片面之词1。近代很多史家也常呃叹《三国史》太过简洁,很多史料都没有保存下来,而这个“子午道奇谋”就是其中之一。陈俊伟就认为以陈寿对诸葛亮作品与相关事迹的了解而剔除《魏略》之言不是一味求简,实带有廓清北人谬误认知的用意2。而在王文进书里就更详细为我们剖析在《魏略》下的“子午道奇谋”其实只是敌国史家极尽办法来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捏造故事3。不是什么陈寿故意忽略的珍贵史料。
另外一个长久困扰的问题就是,孙权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而让曹操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为什么这一段话却被陈寿删除呢?王文进认为这只是因为吴人胡冲为了誉美自己君主孙权而在《吴历》里藉曹操之口来叹服孙权,后人不察就成了千古名句。4
这两本书也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其实很多所谓的三国史料不是陈寿故意不用,而是陈寿经过仔细考证、筛选而记载于《三国志》。陈敬儒的《“蜀长老”说攷:两晋史家对陈寿史笔评价之辨析》也为我们叙述在不同史家下对蜀汉政权灭亡有着不同解释5。只是陈文里没有点出孙盛其实对蜀汉是充满敌意,所以《异同记》和《晋阳秋》对姜维道德行为不屑是可以理解。而这也是为什么有所谓陈寿的史家识见和曲笔失实导致东晋史家对《三国志》的评价议论了。
March 11, 2019 - TAD
1 陈俊伟:《叙述观点与历史建构——两晋史家的“三国”前期想象》。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BOD一版,第24页。
2 如上,第25页。
3 王文进:《裴松之〈三国志注〉新论——三国史的解构与重建》。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9月初版,第92 – 101页。
4 如上,第222页。
5 余历雄 主编《马来西亚汉学刊》。马来西亚汉学研究会,2017年8月。陈敬儒:《“蜀长老”说攷:两晋史家对陈寿史笔评价之辨析》,第85 – 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