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孙卫国的新书


上两个月在网上看到孙卫国的新书《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之嬗变,1627-1910》,高兴不已。之前为那准备的书单问了上海商务代购服务,价钱和直接网上订购差不多,可是要二至三个月才能到。对不起门市生意了,选择一个星期直接到门服务。

之前在〈朝鲜王子人质〉就认为五万余人的朝鲜军民在清朝对朝鲜第二次征伐后被虏掠到沈阳的惨况,可能对朝鲜王子心理造成极大恐惧和悲愤阴影。在孙卫国的这本新书也提到

崇德二年(1637),朝鲜与清朝举行三田渡盟约后,皇太极并未立即撤军,而在朝鲜境内滞留两个半月,听任士卒抢掠,不少朝鲜人被俘,成了清人战利品,随后在沈阳拍卖,朝鲜被迫“赎还”被俘亲属,这更增朝鲜人的讎恨。1

而在〈跨国友谊〉里对洪大容和严诚之间的生死之交,记忆深刻。在这本新书里发现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孙卫国如此描述当他读到尘封已久的往来书信以及笔谈记录时,“内心还感到一种巨大震撼”。

在严诚死后,洪大容还一直关心严诚的孩子,严昂。从这孩子十岁到了二十多岁,千里之外的洪大容不止心系严昂的事业,还提点继承父亲未经之业。

          “人生才性,自有事业。宦海荣禄,特其余事。惟贤侄勿居于一艺,勿安于小成,使先君未卒之志事,竟以继述于肖子。不亦善乎!”2

孙卫国认为严诚已经逝去十三年,他们相别已经十五年了,而之间只相处七日,竟然成为终生挚友,即便严诚去世十余年,洪大容还在坚守这份情谊,可敬可佩。3

如此情谊,岂不伟大!

Dec 17, 2018 - ESGO

1 孙卫国:《从“尊明”到“奉清”:朝鲜王朝对清意识之嬗变,1627-1910》,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89月初版。第60页。(孙卫国也引述刘家驹在《清朝初期的中韩关系》的看法,认为这个后果看成是“造成朝鲜对明朝的怀念,也影响清国与朝鲜君臣藩属关系的迅速正常化”的原因。)

23 如上,第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