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

钱穆回到抗战时的苏州


前些日子为了更了解钱穆是如何在抗战时回到苏州,买了卜正民一本关于抗战时的江南历史,可是没能找到要的答案。后来的《劫后“天堂”:抗战沦陷后的苏州城市生活》,解答了这么多年的疑问。

原来和印象中的不同,抗战时的沦陷区,尤其是苏州,其实没想象中的一样,所谓的民不聊生。倒过来,茶馆、菜馆、旅馆和烟馆还“畸形繁荣”到抗战结束。而苏州的交通也不是和之前认定一样,进不去,出不来。

交通的恢复和社会次序的逐渐安定也是为什么钱穆能在1939夏,从昆明去香港,然后到上海后归苏州。而家人也能从北平返回苏州。这也是在之前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钱穆能只身从大后方回到沦陷区。

当初买这本书是为了找寻这答案,所以后来读到作者也引用钱穆的自述来证明苏州在1939年下半年之后,赴苏交通已恢复,心里有些激动,竟然会如此巧合。1

题外话。钱穆在苏州的一年时间里完成《史记地名考》2,若比较当时的苏州生活,可知道这是不容易。

沦陷时期苏州的报纸文章中,充斥着讨论现实与享乐的议题,反映出人们在战争时期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大众的社会心理充满着苦闷,遂试图在休闲娱乐方面找到暂时的慰藉。3

这也导致有了所谓的“畸形繁荣”。沦陷后的苏州还是“人间天堂”。而钱穆在荒废家园里和母亲妻子儿女也度过了亲密的一年。

Oct 04, 2017 – TAD

1 巫仁恕:《劫后“天堂”:抗战沦陷后的苏州城市生活》。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77月初版,179页。

2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1月初版一刷,201310月二版二刷,第214页。

3 巫书,第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