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星期日

陈寅恪的〈望海〉


看了一遍余英时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决定好好专心下来重新读过一遍现有关于陈寅恪的书籍。怎知道这些日子愈了解陈寅恪,愈觉得有太多东西,无论是关于魏晋南北朝史,还是唐宋明清史,或是民国到中共史,还有是更多的历史文学常识,还需要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才能更加明白陈寅恪之伟大精神和史学精髓在哪里。

在读这一些关于陈寅恪的书籍后有太多感触,一时还不能好好定下心来整理这一切。但就现有的笔记,先做个记录。

关于〈霜红龛集·望海诗云“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闻如何为怀抱”感题其后〉

不生不死最堪傷,猶说扶餘海外王。
同入興亡煩惱梦,霜紅一枕已滄桑。

余英时在19845月完稿的《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里找出了这《霜红龛集》是清初遗老傅山(傅青主)的文集和引了张煌言的〈上延平王书〉来佐证,认为是陈寅恪避留大陆,望着台湾之作。1

4个月后的《陈寅恪晚年心境新证》还是持此说2。在文中,余英时查出原来这首诗题名为〈东海倒坐崖〉,并非〈望海〉,这是陈寅恪故意之为,为引出文集中罗振玉案语,即其中一句有“望望田横岛”和张煌言的〈上延平王书〉。3

1984年的《文史互证·显隐交融》41985年的《著书今与理烦冤》5也认为应如此解说。

19858月的《“弦箭文章”哪日休》里補注说真相已大白,〈望海〉诗原来是为悼念傅斯年而作6。不过余英时没告诉这真相如何大白,可能在当时已另有他人著文而知?

到了1997年的《试述陈寅恪的史学三变》里说在2年前大陆上的一位老史学家郑重托人告诉他,这首诗是为悼念傅斯年而作。7

若根据陆键东在1995年写成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所说,不知这位老史家是不是邓广铭?书里还说陈寅恪曾把悼念傅斯年诗作给向达以表心迹,这也为后来汪籛所知。只不过陆键东在当时也不肯定到底这首挽诗是哪一首,认为〈望海〉为悼念傅斯年之作还有待细考。8

可是王汎森在1995年也说这首诗已被傅斯年昔日门生指出是为悼念傅斯年而作9。不知这门生是谁?

而在岳南笔下,则是肯定说陈寅恪以傅青主为喻的悼念诗作,通过秘密管道,转到向达手中,后又传给郑天挺和汪籛,最后渐渐被学界所知10。不知岳南如何得知?最后岳南也说这首〈望海〉挽诗是当时大陆对傅斯年唯一的一份文字纪念11。岂不可悲?

Oct 28, 2015 - PSK

1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初版,2013年二版三刷,第93- 96页。

2 如上,第135页。

3 如上,第149- 151页。

4 如上,第173页。

5 如上,第196页。

6 如上,第240页。

7 如上,第345页。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北京第1版,第33页,第392页。

9 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北京三联书店,20125月北京第1版,第327页。(原发表于《中国文化》121995年))

10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8月初版,第460页。

11 如上,第4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