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9日星期二

明末与鸦片战争后的失业大军


《崇祯帝裁撤驿站》里谈到裁减驿站后的失业大军一部份上了梁山。在翻读这些有关文章时想到这是不是和鸦片战争后的失业大军被迫走上反叛之路有些相同呢?

在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的《太平天国之秋》,黄宇和的导读说南京条约后的上海代替以往广州,变成了茶叶出口港。比起过去长江流域生产的茶叶必须翻山越岭到广州出口,现在只须顺流而下到上海,成本锐减何止千倍。这也让了广东有了成千上万的失业大军。作者还神游冥想当时的失业大军之苦况,深切体会到为何他们在走投无路之余,最后都参加了太平军及广东红兵。1

五口同商后的广州不再垄断对外贸易。郭廷以也说广州不再独占对外贸易之利,内地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粤北者日少,成千上万以挑运、护运及开设旅店为业者,失了谋生之路。他还注释说湘粤间肩货者,近十万人,闽粤运茶者数千人,大多为会党。2

我们很难想象当时那万人失业大军和他们家庭的困苦,多年来以广州出口贸易为生,如今繁荣不再。在当时也没所谓的现代工业大工厂可以容纳这么多失业大军,除了做贼,还有选择吗?

也许只有唐德刚才能写出当时之惨况。3

 盖〈南京条约〉(1842)之后,通商扩及五口,上海乃扶摇之上,顿成五口之主。全国外贸进出中心移往长江下游。广州十三行垄断结束,生意一泻如注,改业乏术,便沦为破产。

 十三行破产不打紧。要紧的是广州的衰落;广州衰落不打紧,要紧的是靠它生意吃饭养家的千千万万,翻山越岭,摆渡撑船的搬伕船伕。他们因广州之衰落而失业,则妻儿哓哓,如何是好?

 ……广州当年的“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就是这样衰败下去了。一旦衰败下去,则众口哓哓,怨气冲天,就替我们“洪先生”制造造反的基本队伍了。

明末驿站失业大军是朝廷主动的结果,可是清末的广州失业大军却是战争后的结果。动因不同,可是却都是造成了起义大风暴。

苦命的崇祯帝是不幸的,造反推翻了明王朝;苦命的咸丰帝和慈禧却是有幸的,造反没能推翻清王朝,玩笑吗?

August 18, 2015 - PSK

黄中宪(译)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太平天国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卫城出版,20135月初版一刷,20137月初版四刷,第11 - 12页。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5月第1版,86页。

3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太平天国》贰。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6月初版一刷,20102月初版十六刷,第19 – 20页。